时间:2022-09-18 04:46:29 | 浏览:641
近年来,随着特色农产业的发展壮大,一个个“小”农场在现代农业转型中崭露头角。小小的家庭农场让农村有看头、农业有奔头、农民有劲头,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
农技人员现场进行施肥示范
9月7日一大早,记者在太平镇太平村16组李子种植户陈正兵家的果园里看到,他们夫妇正忙着新一轮的除草、修枝、施肥,为来年的丰收做足准备。
陈正兵的家庭农场
2016年6月,在镇政府的鼓励引导下,陈正兵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起了152亩的李子园。多年来,他们不断学习李子种植技术,了解销售市场,严格按有机农业标准化技术生产。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农场里栽种的五月脆、蜂糖李、半边红等多个品种的李子,因果型好、口感脆甜,吸引了不少外地水果经销商慕名而来。
为陈正兵的家庭农场颁证
“2022年我家的果园被认定为县级示范家庭农场,只要我们有需求,农技人员都会到果园里指导我们修枝、梳果、防治病害等,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现在发展信心和干劲更足了。”陈正兵的妻子袁义敏表示。
云富街道办事处高滩村的杨宜虎养殖家庭农场在2022年被认定为县级示范家庭农场,如今年出栏肉牛约110头,年总产值达360万元。他家在养殖肉牛时,将牛每天产生的粪便无偿提供给附近的村民作肥料,不仅解决了环保问题,做到排污“零排放”,还增加了示范效应。
杨宜虎的家庭农场
“养殖场每天产生排污粪便大概在1吨,5公里范围内的村民需要拿去作农家肥的,我们会亲自送去。5公里以外的是他们自己来拉,粪便虽然臭,但是还供不应求。”杨宜虎的妻子范仕容笑着说到。
目前,水富市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77家,其中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6家。家庭农场的兴起,让特色农业成为有盼头的产业,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为杨宜虎的家庭农场颁证
水富市农业农村局农经站站长胡明鲜介绍,水富市按照“发展一批、提升一批、规范一批、示范一批”的家庭农场一共有77户,预计到2025年能够发展到154户,达到每个村5户以上。
今日推荐
来源/微水富 董莉莉
监制/胡华玉 编审/保进 校对/马进荣 编辑/陈俊鹏
投稿/822996965@qq.com
@微昭通 域内铁粉群建设中,欢迎添加管理员微信号(wzhaotong),添加好友请备注县区市名称+姓名+联系电话(如:水富市张小珏180XXXX0201),无完整备注不予验证通过,感谢支持,谢谢配合!
警告:即日起,“微昭通”微信公众号(wei-zhaotong)所推发图文信息,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媒体平台、自媒体账号等以任何形式自“微昭通”转载推送,一经发现,严肃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