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8 05:10:25 | 浏览:573
近年来,随着特色农产业的发展壮大,一个个“小”农场在现代农业转型中崭露头角。小小的家庭农场让农村有看头、农业有奔头、农民有劲头,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
农技人员现场进行施肥示范
9月7日一大早,记者在水富市太平镇太平村16组李子种植户陈正兵家的果园里看到,他们夫妇正忙着新一轮的除草、修枝、施肥,为来年的丰收做足准备。
陈正兵的家庭农场
2016年6月,在镇政府的鼓励引导下,陈正兵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起了152亩的李子园。多年来,他们不断学习种植李子技术,了解销售市场,严格按有机农业标准化技术生产。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农场里栽种的五月脆、蜂糖李、半边红等多个品种的李子,因果型好、口感脆甜,吸引了不少外地水果经销商慕名而来。
为陈正兵的家庭农场颁证
“2022年我家的果园被认定为县级示范家庭农场,只要我们有需求,农技人员都会到果园里指导我们修枝、梳果、防治病害等,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现在发展信心和干劲更足了。”陈正兵的妻子袁义敏表示。
云富街道办事处高滩村的杨宜虎养殖家庭农场在2022年被认定为县级示范家庭农场,如今年出栏肉牛约110头,年总产值达360万元。他家在养殖肉牛时,将牛每天产生的粪便无偿提供给附近的村民作肥料,不仅解决了环保问题,还做到排污“零排放”,还增加了示范效应。
杨宜虎的家庭农场
“养殖场每天产生排污粪便大概在1吨,5公里范围内的村民需要拿去作农家肥的,我们会亲自送去。5公里以外的是他们自己来拉,粪便虽然臭,但是还供不应求。”杨宜虎的妻子范仕容笑着说到。
目前,水富市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77家,其中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6家。家庭农场的兴起,让特色农业成为有盼头的产业,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为杨宜虎的家庭农场颁证
水富市农业农村局农经站站长胡明鲜介绍,水富市按照“发展一批、提升一批、规范一批、示范一批”的家庭农场一共有77户,预计到2025年能够发展到154户,达到每个村5户以上。
来源:水富市融媒体中心 记 者 | 董莉莉
编辑发布:西部移动传媒
该基金定位为产业引导、基金招商、政府与资本的桥梁和纽带,主要采取直接股权投资和母子基金两种投资方式,其中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原则上采取直接股权投资或设立专项基金的方式投资。今年7月,“云南省重点产业基金”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基金采用“政府引导基金产业基金”的模式,管理机构为云南产投公司,主要投向新能源、智能制造、生命大健康、现代物流、新材料等领域。
诚然,上市公司炒股不违法,云南白药2020年炒股还挣了22个亿,但是股票市场中短期波动性大,导致云南白药这两年净利润波动性大,投资者承受不了。至少在目前,还没有,毕竟主要利润还是有传统优势产品牙膏等来贡献的,虽说云南白药的基本盘稳固,营收和净利润的绝对值秒杀了A股绝大部分上市公司,但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这几年,还没有一款产品能像云南白药牙膏一样带来曾经的增速。
不过,这部分“虚拟利润”没有维持太久,进入2021年之后,云南白药的公允价值变动在上半年亏损86亿元、截至前三季度扩大至155亿。这两天,云南白药三季报披露,其公允价值变动亏损高达155亿元,上半年亏了86亿元,也就是说只第三季度这三个月,其在股票和基金等金融资产上就亏了约7亿元。
过去云南省市场化电价折价幅度较大,2016年均价仅为01682元/kWh,但近年来随着云南省积极引进硅、铝产业,与此同时外送电量大幅提升,云南持续出现电力供应缺口,市场化电价大幅提升,年均价已从2018年的0177元/kWh升至2021年的0203元/kWh。
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如何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释放国内消费潜力,将是十四五期间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础,在其中,以信用卡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过去五年,南宁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一直奔跑在创新路上,用“新”实现高质量发展。让适宜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开花结果,南宁努力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过去五年,南宁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漂亮“答卷”。
农生文还详细了解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情况,强调要积极做好我市轨道交通相关规划和项目策划等工作,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更多支持,不断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覆盖面和服务品质,更好满足市民高质量出行需求。农生文强调,要高效推进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科学调度、优化工期,推动规划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投入运营。
在制造业方面,增长极功能显著增强,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车成为新片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张宏韬说,“面向未来,临港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上海将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集聚区、打造新兴产业改革发展的创新试验区、打造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示范样板区三个方面重点支持。”
【经济界面】跑出高质量发展的“深圳速度”——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三周年观察光明日报记者 严圣禾 党文婷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尽管内涵更丰富、要求
南方财经全媒体 见习记者陈思琦 深圳报道 8月18日,深圳迎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三周年。三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下发。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