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8 08:03:45 | 浏览:4721
“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近日,昭通市彝良县集中转移输送52名群众到江苏省高邮市保尔兴企业务工,这是该县2022年“点对点、一站式”转移就业秋季行动组织的第三批外出务工群众。截至目前,彝良县30.79万劳动力已实现就业25.55万人,2.52万易迁劳动力已实现就业2.3万人。
“订单式”转移就业促稳岗增收
“家里的3个孩子都已经出去打工,我今年54岁了,尽管年龄大了点,但同样能够通过务工补贴家用。”家住彝良发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前进社区的王坐平对此次务工之旅表示满意,“政府很关心我们,不仅报销车费,还免费发水和面包,全程都是车接车送,让我们省了不少心。”
“订单式”转移就业促稳岗增收
彝良县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开展“点对点、一站式”宣传。“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看彝良”APP、政府网站,多渠道动员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线下”通过入户走访、院坝会,向群众详细解读集中转移就业各项政策,引导和鼓励更多农村劳动力“组队”安全返岗,通过稳岗就业,实现增收致富。
“订单式”转移就业促稳岗增收
“通过开展劳动力调查,我们精准建立了劳动力数据库,摸清了全县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就业意愿。‘订单式’的转移就业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困难,打消了务工群众的后顾之忧,让农村劳动力不仅能外出务工,更能稳岗赚钱。”彝良县人社局副局长罗正美介绍,自8月份启动“点对点、一站式”转移就业秋季行动以来,彝良县全力推进脱贫群众劳动力“订单式”转移就业,为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云南网记者 沈迅 通讯员 赵浚 王涛
在河南濮阳南乐县梁村乡邵庄村的晚秋黄梨种植园内,饱满硕大的黄梨挂满枝头,果农张淑芬正在自己承包的果园。进入8月中下旬,河南省南乐县的近万亩是黄梨进入采摘期,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当地通过订单销售的主要销售方式将黄梨销往了全国各地,甚至走出了国门。
初冬时节,走进昭通市鲁甸县小寨镇赵家海村初心生态黄牛养殖场,一头头体格健壮的生态黄牛正悠闲进食,标准化育肥场、青储饲料池、消毒房、兽药房、冷库等一应俱全。赵家海村党总支书记姚正万介绍:“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养殖场生态黄牛存栏数量从最初的90多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一头连着企业运营、经济大势。今年以来,仁和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打好就业“组合拳”,稳住民生“压舱石”,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上半年,仁和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54元,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