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鲁甸:光明村的生活更加光明

时间:2022-09-18 06:45:22 | 浏览:2526

5年多来,鲁甸县光明村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和脱贫攻坚双重胜利,实现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精神面貌“四个根本性转变”——光明村生活更加光明。6月的光明村,绿意盎然,漫山遍野的花椒林中,一栋栋青瓦白墙坡屋顶别墅式楼房掩

5年多来,鲁甸县光明村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和脱贫攻坚双重胜利,实现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精神面貌“四个根本性转变”——光明村生活更加光明。

6月的光明村,绿意盎然,漫山遍野的花椒林中,一栋栋青瓦白墙坡屋顶别墅式楼房掩映其间,一条条村组硬化路蜿蜒,环境优美的小学校园里书声朗朗,曾经遭受鲁甸6.5级地震重创的光明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恢复重建完成之时,就是灾区脱贫之日。”5年多来,鲁甸县龙头山镇光明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恩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在省、市、县、镇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脱贫攻坚,全村基础设施条件、特色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群众精神面貌实现了根本性改变。

如今,光明村不仅在废墟上崛起安全美丽宜居新家园,还从十年九旱的贫困村变成全国闻名的“花椒村”。全村2121户7443人人均收入从2014年底的4822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8339元,273户89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17年就已实现全部脱贫。夺取了灾后重建与脱贫攻坚双胜利,实现了人居环境和精神面貌双提升,广大群众既富口袋有富脑袋,光明村迎来光明新生活。

重建脱贫双推进 一步跨越三十年

走进鲁甸县龙头山镇光明村集中安置点,一栋栋联排别墅式民居排列整齐,门前街道干净整洁,路边树木绿意葱茏。43岁的王文巧在自家一楼临街铺面里,一手拿锥子,一手持鞋底飞针走线加工布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现在吃穿不愁、看病可报销、娃娃读书有助学金,我们能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这都要感谢习总书记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回顾5年来的发展变化,已经营布鞋加工作坊3年多的王文巧总有说不完的话。

王文巧是龙头山镇光明村13村民小组村民。地震中,王文巧家园被毁,37岁的丈夫和8岁的儿子遇难,留下两个就读小学和初中的女儿与她相依为命。

现在,王文巧一家三口生活在村集镇上的两层半别墅式新家,两个女儿考上鲁甸一中读高中,多次获得奖学金及助学金。除了每年2400元的低保补助和5000元的花椒林地租金外,加工布鞋的月收入超过2000元。“现在的生产生活条件远远超过了震前水平,在两个女儿的劝说下,我也遇到中意的人重组了新的家庭开始了新生活。”开朗、活泼的王文巧脸上洋溢着幸福高兴地说。

鲁甸龙头山镇光明村有21个村民小组,截至2014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73户892人。在2014年8月3日震中发生在龙头山镇的鲁甸6.5级地震中,全村90%以上房屋倒塌,受灾人口超过6000人,其中受伤560人、重伤56人、遇难64人。

“生活恢复和生产恢复一起抓,灾后恢复重建和扶贫开发一起抓”、 “脱贫攻坚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5年来,面对“灾后百废待兴、产业小散弱、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困难,紧扣“两不愁、三保障”中安全住房、道路交通、饮水困难的突出问题,补短板,强弱项,促跨越。

目前,光明村家家户户住进抗震安居房,喝上干净自来水,村里小学、幼儿园、卫生室、花椒集市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新建及硬化上百公里通乡、通村、通组路,实现了交通互联互通,通信及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村民过上了祖祖辈辈做梦都想过的新生活。

“恢复重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光明村一步跨越了三十年。”光明村原党总支书记、现已担任龙头山镇副镇长的谭德军感慨地说。

小小花椒树长成致富大产业

蓝天白云下,花椒飘香,一丛丛快要成熟的青花椒缀满枝头,三五成群的椒林鸡正悠闲地觅食。60多岁的王啟荣在楼前院坝休闲纳凉,眼看着房前屋后成片的青花椒丰收在望,老王心里比蜜甜。

“我家种了10亩花椒,今年又是个丰收年,按当前的市场价格,花椒收入有望突破10万元。”王啟荣高兴地说。

“若要花椒丰产又丰收,修枝、浇水、合理施用农家肥一样都不能少。”菜园地村民小组王啟荣是光明村最早种植花椒的椒农,谈起花椒种植来老王满肚子的学问。

对光明村而言,花椒树既是“致富树”又是“救命树”。以前光明村十年九旱,以玉米、马铃薯为主的传统农作低产低效,村民长期在温饱线徘徊。为改变贫困面貌,在村党总支书记谭德军的带领下,全村党员干部带头大力发展适应光明村干热气候的花椒产业,鲁甸6.5级地震来袭时,在山上摘花椒的上千村民幸免于难。

“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回想起起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鲁甸地震灾区龙头山考察时对鲁甸花椒产业给予的高度评价,谭德军终身难忘。

为做大做强花椒产业,光明村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公司+基地+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林农+贫困户”等模式,采取技术指导、修剪整形、扩塘施肥等举措,推动花椒产业提质增效、扩大规模。同时,还依托花椒林下资源,建成“椒林鸡”养殖示范基地6个,年出栏土鸡1万只以上。

如今,光明村已从十年九旱的贫困村变成全国闻名的“花椒村”。每年花椒采收季节,吸引周边村社上万人到光明村花椒基地务工,来自四川、重庆等地100余户客商云集光明村花椒夜市,最高日交易量达10吨、交易额超过100万元,特别是“鲁甸青花椒”“鲁麻香”等知名品牌产品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5年来,光明村花椒产业已成为全村群众致富大产业。”龙头山镇镇长李昌甫告诉记者,光明村花椒产业种植面积已从2014年的3700亩发展到现在的1.3万亩。2019年,全村花椒产业总产值近亿元,户均增收4.7万元以上,其中花椒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20多户、5万元以上的有1000多户,地震发生时的“救命树”已成为灾区群众的“致富树”。

人居环境和精神面貌双提升

夏日午后,采访车行驶在3米多的光明村组公路上,绿树成荫,道路干净整洁,椒林中不时传来清脆的鸟叫声。走进菜园子村民小组“卫生示范户”李周现家,室内窗明几净,干净清爽,各种家具物品摆放整齐,栽种在墙角边的月季、葡萄、李子、樱桃、枇杷等花草树木,把庭前小院装扮得格外漂亮。

“好日子就是要过得更好,活出精神头。”李周现说,党和政府帮助我们在 废墟上建起新家园,党员干部带领我们摘掉“穷帽子”。现在有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我们自己也要感恩奋进、自立自强,从身边的环境卫生这些小事做起,用勤劳的双手把好日子过得更好。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鲁甸县委常委、龙头山镇党委书记李善云说,2017年光明村整村脱贫出列以来,村“两委”把农村人居环境和精神面貌双提升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从强化教育培训入手,开展文明创建、强化典型选树,建立“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干部包保”工作机制,对辖区路域环境、河道绿化等进行网格化管理,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制定“房前屋后‘三包’责任制”及“光荣榜”“曝光台”等长效机制,对全村乡风文明、红白喜事、人居环境等进行规范,全力推动农村新村新风尚,实现了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昭通市委宣传部派驻光明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仁安介绍:特别是今年3月底以来,光明村把爱国卫生运动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相结合,在村社党员干部、驻村扶贫干部的带头示范下,广大群众自带工具积极参与,对村里的白色垃圾、路边杂草等进行集中清理,掀起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热潮,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得到增强,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为增强群众的致富能力、文明素质和内生动力,在挂钩帮扶光明村的昭通市委宣传部及驻村扶贫工作队指导下,光明村强化教育培训、开展文明创建、加大典型选树,举办人居环境提升、花椒种植技术、小车驾驶技能等培训10期,受益群众1036余人次。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28场次、“三讲三评”30场次,选树脱贫先锋、操家能手、卫生示范户、致富带头人等50户。2017年,光明村成功申报为市级文明村。

今年5月,经昭通市委宣传部和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的牵线协调,东莞银行、东莞农商行向光明村捐赠100万元援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今年下半年建成后,将集理论宣讲、教育宣传、文化服务、科技科普、爱心超市等功能为一体,为光明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云南网记者 沈迅 蔡侯友 摄影报道

相关资讯

云南又一支母基金诞生,100亿

该基金定位为产业引导、基金招商、政府与资本的桥梁和纽带,主要采取直接股权投资和母子基金两种投资方式,其中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原则上采取直接股权投资或设立专项基金的方式投资。今年7月,“云南省重点产业基金”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基金采用“政府引导基金产业基金”的模式,管理机构为云南产投公司,主要投向新能源、智能制造、生命大健康、现代物流、新材料等领域。

云南白药:炒股,度不过中年危机

诚然,上市公司炒股不违法,云南白药2020年炒股还挣了22个亿,但是股票市场中短期波动性大,导致云南白药这两年净利润波动性大,投资者承受不了。至少在目前,还没有,毕竟主要利润还是有传统优势产品牙膏等来贡献的,虽说云南白药的基本盘稳固,营收和净利润的绝对值秒杀了A股绝大部分上市公司,但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这几年,还没有一款产品能像云南白药牙膏一样带来曾经的增速。

炒股亏了15亿,云南白药到底怎么了?

不过,这部分“虚拟利润”没有维持太久,进入2021年之后,云南白药的公允价值变动在上半年亏损86亿元、截至前三季度扩大至155亿。这两天,云南白药三季报披露,其公允价值变动亏损高达155亿元,上半年亏了86亿元,也就是说只第三季度这三个月,其在股票和基金等金融资产上就亏了约7亿元。

炒股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生活

我是1993年底入市的,基本上算是中国最早的一批股民。在此之后,自己的人生基本上就走在股市的K线图上。所以,还是建议投资者能够找到一份固定的工作,在此基础上,用业余的时候再研究研究股票,偶尔炒炒股票,别把股票投资的事情看来太重。

云南电力缺口扩大 风光投资大有可为

过去云南省市场化电价折价幅度较大,2016年均价仅为01682元/kWh,但近年来随着云南省积极引进硅、铝产业,与此同时外送电量大幅提升,云南持续出现电力供应缺口,市场化电价大幅提升,年均价已从2018年的0177元/kWh升至2021年的0203元/kWh。

在农村,这7个项目可以赚钱,收入很不错,看看怎么做?

三、开家特色小吃店对于农村市场来说,不需要什么高大上,需要的是实惠,因此,可以选择在农村集镇上人流量大的地方,开一家小吃店,比如像贵州的牛肉粉、羊肉粉、豆花面、肠旺面、豆浆油条、包子馒头、蒸饺、水饺、馄饨等小卖店,对于消费者来说,花费不大还还实惠。

现在才发现,还是简简单单的装修耐看,温馨干净,很有生活气息

相比于奢华的豪装,这样的装修不用花太多钱,但完工的效果毫不逊色,3个空间受到很多邻居的赞美,很有生活气息,我建议你们学一学。装了100套房才知道,原来最耐看的还是这种温馨干净的木质住宅。客厅空间比较简单,没有多少物品,只有简单的电视、沙发和。

七八十年代农村孩子自制的32个玩具,玩过8个以上最小都30多岁了

导读:生产队时候的孩子们,自己制作的玩具,新奇实用,你还记得几样满满的回忆啊!我们还有玻璃球,吃两毛钱的冰柜,花的人民币是少数民族的。怀念童年时代。那时候穷,但发自内心的开心,人与人之间是那种淳朴的民风

七八十年代农村孩子自制的20个玩具,玩过8个以上最小都30多岁了

很多童年的玩具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做的,曾经儿时的玩具有没有勾起你曾经快。看到这些照片,感觉这些人就在昨天每周要是能够吃上一顿白面那是非常高兴的那时候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但是我们的快乐是现在的孩子无法比拟的。

农村孩子自制的33种难忘的玩具,70、80后的童年记忆,90后没玩过

那时候,记得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半个村的大人,小孩都来我院里看电视,要是没凳子了,直接坐地上,顽皮的孩子,就坐墙头上,或者,爬树上。确实值得回忆啊。70-80年代农村孩子自制的30种玩具,满满。最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啦。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美甲培训学习网熊猫资讯网生物科技网宁德时代A股金华新闻资讯网瑞士旅游网喜茶会员日四川旅游网阿姆斯特丹旅游网TCL冰箱评测网台州头条新闻网废旧物资回收网黑龙江旅游网洞庭碧螺春官网明星排行榜
昭通新闻头条网-云南今日头条新闻、昭通新闻头条最新消息、最近昭通新闻、昭通旅游景点推荐、昭通旅游景点大全、昭通人才网招聘信息网、昭通人才网官网入口、昭通人才市场最新招聘、昭通天气预报、昭通房价走势最新消息。
昭通新闻头条网 meibanla.cn ©2022-2028版权所有